2012年7月24日

《蔬果帶來的好多疑問》


終於準備好明天開店的事,又是一個星期營業的開啟。邊準備著,邊想著兩年多來,採購備料的好多疑問。

上星期四、五市場熟悉的水果商才說這陣子沒奇異果,大家都只能分著買一些,要等八九天貨才會進來。所以老板娘星期日路過建國路,看到竟然有奇異果時,一種賺到的心情買了些回來。結果,今天星期一的市場和賣場,竟然,奇異果大爆發,到處都在賣奇異果。

所以,常在想進口水果的銷售途徑是怎樣的情況?花蓮是否和其他地方相同?當時買草莓時,也常常全花蓮都沒貨,或是大家的水果都長得一樣。這陣子也是大蕃茄缺貨的情況,但總是有些攤商有少量可賣。蔬果的運銷方式,真是好大的疑問。其中最大的疑問是:

「生產過剩的部分,都怎麼處理的?」

工業化後,總有生產過剩的商品,農產品該也不例外。原來每年夏天都缺貨,得搶購的林鳳營鮮乳,從去年的大漲後,今年夏天幾乎沒看到有缺貨的情況,賣場總是剩很多很多,還得搭贈品販售(只是也不願意降價)。也會想,那最後剩下的鮮乳,會到哪裏?這樣的問題。如同許多生產過剩的服飾,一件件變成一斤斤的切貨賣,最終不知怎麼處理?還有可怕的3C 產品,總是有庫存的,但這類商品,也不可能破壞價格換現金,最終都不知哪裏去了?

不知有沒有書?還是資料可以閱讀,關於工業化的生產,投入人力、資源、時間所生產過多不需要的商品,最終的商品解決途徑。難道消耗自然資源,人力資源生產的貨品,最終過剩的方式是再耗自然資源,人力把他解決掉…如果是這樣,也許唯一解釋這種浪費的成就,只是創造就業機會了。

是一星期營業的開啟,希望風調雨順。


(去年拍的奇異果,希望台灣的水果有天也可以這麼有制度的行銷全球) 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